凹版印刷流程:雕刻、打樣與印刷
走進超市,你會看到糖果、洋芋片等商品包裝設計鮮豔奪目。你是否想過這些包裝是如何製作的?事實上,包裝製程包含印刷、複合、分條與製袋等多個步驟。其中,印刷是賦予鮮明設計的關鍵環節。凹版印刷(Rotogravure Printing)是一種以高品質著稱的可靠技術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凹版印刷流程,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這項傳統卻高效的印刷方式。
凹版印刷:簡介
凹版印刷又稱為「Gravure Printing」,是一種高品質印刷技術。利用雕刻過的印刷圓筒,將油墨轉印到承印物上,呈現鮮明細緻的圖像。自19世紀問世以來,20世紀因報業的採用而廣泛流行。其最大優勢是能高速輸出精美圖像,如今廣泛應用於軟包裝、標籤與紙鈔印刷。
凹版印刷流程
以下是凹版印刷的主要步驟:
圖像準備
設計師調整色彩、版面與格式,確保輸出準確無誤,之後再轉換為圓筒上的雕刻圖像。
圓筒雕刻
圖像以微小的網穴雕刻在金屬圓筒上。網穴深淺與大小決定油墨量。
常見方法有:化學蝕刻、電雕(鑽石針)、雷射雕刻。
打樣
在量產前進行打樣,檢查圓筒品質與顏色精準度,避免大規模生產時出現錯誤。
印刷
圓筒浸入油墨槽,經刮墨刀清除多餘油墨,然後由壓印滾筒將油墨均勻轉印到承印物,再利用熱風乾燥定型。
為何印刷前需要打樣機?
由於這個步驟能帶來多項有助於確保結果一致的好處,因此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。以下我們將詳細說明這些好處。
預先檢測圓筒問題
打樣是一種有效的方法,可以用來辨識雕刻版輥是否存在問題。 例如,長時間使用的版輥可能會出現表面磨損,導致上墨不均,進而造成印刷品質不佳。 因此,進行試印有助於及早發現這些問題。透過這種方式,製造商能確保版輥始終維持在最佳印刷狀態。
確保設計與顏色一致
要達到高品質的印刷效果,精準的色彩還原與清晰的字體是關鍵。 凹版印刷打樣機可讓製造商檢視印樣是否與原始設計一致,並提供機會進行必要的調整,例如選用更合適的字體或微調油墨顏色。 這個步驟能確保最終成品的一致性與精確度。
減少材料浪費與調機時間
印刷錯誤往往會導致過程中反覆調整,不僅造成材料浪費,還會延長設定時間並拖延生產進度。 有時甚至必須重新調整整個流程,耗費大量時間與成本。 所幸,透過使用打樣機檢測樣品,製造商能及早發現並修正潛在問題,大幅減少浪費並提升整體生產效率。
改善設計與生產團隊溝通
打樣在設計團隊與生產團隊之間扮演著橋樑的角色。 透過在大量印刷前釐清雙方的預期,清楚的溝通能有效減少製造錯誤。 樣品測試讓設計團隊能確認版面配置、色彩與影像品質等設計元素是否被生產團隊正確詮釋。 這個步驟可降低誤解、簡化流程,讓雙方在共同的理解下協作,確保整個印刷過程順暢且高效地進行。
提前取得客戶確認
即使印刷過程的成果良好,客戶滿意度仍然與印刷品質同等重要。 若最終成品與客戶的預期不符,往往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與成本來重新調整。 因此,印前打樣是關鍵步驟,能讓客戶在正式大量印刷前,先行審核並確認設計、色彩、字體及材料。 這個步驟確保最終成品與預期一致,減少後續修改,同時也建立製造商與客戶之間的信任。
結論
凹版印刷仍是當今大規模高品質印刷的重要技術。從圖像準備到打樣,每一步都至關重要。
友典提供高精度打樣機,協助製造商保證成果與顧客期望一致。